新中國的模具配件加工磨料磨具行業從零起步,從無到有,由小變大,經過半個多世紀的自力更生,艱苦奮斗,逐漸建立起相對獨立、完整的磨料磨具研發、制造、檢測體系,尤其是在改革開放以后的十多年里,更是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我國磨料磨具行業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曾經大大縮小。但是,由于世界材料技術、機械加工工藝和技術,以及科研手段的迅猛發展,在世紀之交的一段時間里,國外磨料磨具行業發展迅速,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不斷涌現;而這個時期我國的磨料磨具行業正處于工業管理體制變革、企業轉軌變型、產業組織結構調整的階段,原有的產業布局被打亂,新的市場秩序正在探索建立,行業發展和技術進步一時處于停滯狀態,使得本來已經縮小的差距又被迅速拉大。--東莞內外徑研磨
在計劃經濟時期,我國模具配件加工磨料磨具行業是以原來第一機械工業部所屬的七家砂輪廠為主導廠,再輔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所屬的地方砂輪廠而形成一個磨料磨具制造體系。現在,經過改革開放三十年的市場考驗、資源整合、兼并重組,原來的七家部屬企業除了在原第四砂輪廠基礎上成立的山東魯信高新技術產業股份有限公司以外,其他幾家企業基本處于停滯或經營十分困難的狀態。地處沈陽的第一砂輪廠早已破產;地處鄭州的第二砂輪廠是行業內第一家上市公司,公司全稱“白鴿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豫白鴿”,現在已被借殼退市,分解為幾個小企業,經營面臨困難;貴州的第三砂輪廠、第六砂輪廠并入第七砂輪廠后,并未能從根本上解決其發展問題,幾次分分合合,大傷元氣,七砂集團也面臨破產,其生產經營部分也已經分解為幾個小的企業,憑借資源(主要是電價和原料)優勢艱難運行;而西安的第五砂輪廠主要是生產制造硅碳棒產品,基本上已經不屬于磨料磨具行業的范疇。--東莞內外徑研磨
改革開放后,我國涌現出了一大批民營模具配件加工磨料磨具制造企業,雖然這里面也不乏推動行業發展和技術進步的優秀企業,但大量的民營企業僅僅是憑借其靈活的經營機制,依靠從原國有主導廠“挖”來的技術工人,在進行比較簡單的低檔次產品的重復生產和惡性低價競爭,使我國的磨料磨具行業仍然在總體上處于較低水平階段,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都比較低,即使是出口量較大的磨料產品,也往往是憑借廉價的資源和人工優勢,在為國外先進磨具制造企業提供廉價的原材料。現在,只有魯信高新依靠下大氣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經過六年的努力,終于走出了困境,同時具備了較大的發展潛力。--東莞內外徑研磨
近年來,企業使用三維CAD的已越來越多,有的企業已經達到百分之百的應用。與此同時,CAE技術也得到廣泛應用。一方面是從國外引進的CAE軟件,經過二次開發,應用水平有了較大提高;另一方面是國內自行開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先進的CAE軟件也已在生產中得到成功應用。目前已經應用的CAE軟件主要有引進的LS、DYNA3D、DYNAFORM、PAMSTAMP、OPTRIS、AUTOFORM及國內自己開發的VFORM、KMAS、sheetForm和CADEMⅡ系統等。作為汽車大型覆蓋件模具開發中的核心技術CAE技術,現在的CAE軟件已在傳統的只作成形分析上實現了升級,能參與沖壓工藝的全過程,在分析內容的廣泛性、實用性、精確性方面都有顯著的進步。這對產品設計與工藝分析、提高模具非凡是拉延模的成功率、縮短模具制造周期、提高模具質量都有顯著作用。數字化制造、逆向工程、并行工程、靈敏制造、精益生產等先進技術也已在汽車覆蓋件模具生產中得到了應用,并產生了良好效果。在模具廠普遍采用CAPP雖然有很大難度,但也不乏成功的例子。以前很少采用的高速加工技術現在也越來越多地被采用,可以說是已經到了開始廣泛應用階段。把模具設計中大量的經驗、標準和規范與CAD/CAM技術系統融為一體的智能化和自動化的全方位(從數據到產品)模具配件加工模具設計和加工的解決方案的有關軟件也已開始被應用,并有效地提高了模具質量和縮短了模具生產周期。
由于裝備水平和設計加工技術的提高,再加上人員素質的提高及一些新技術的應用,近年來,國產汽車覆蓋件模具水平也隨之有了很大提高。國際模協秘書長羅百輝認為,模具水平的提高是多方面的,體現在模具生產的全過程。過去不能生產的模具現在能夠生產了,這更體現了水平的提高。現在,包括高難度整體側圍和翼子板在內的中檔轎車全部覆蓋件模具國內已能生產。為合資企業國外車型配套的模具配件加工模具和一些出口模具,也可以通過國外(如日本、德國)公司的標準驗收。國內一些骨干企業已實現了從局部零部件、中低檔轎車模具過度到整車零部件、中高檔轎車模具產出的能力。與自動化壓機配套的大型連續模和多工位級進模現在國內也已有了較高水平的產品。國內高端模具水平與國外的差距正在縮小。中高檔轎車模具全部依靠進口的現象正在逐漸得到改變。近年來用于自動化生產線生產的覆蓋件模具和大型多工位自動化模具的出現也說明了模具技術質量等綜合水平和實力的進步
分享